采取“四动”措施创新拆迁安置
采取“四动”措施创新拆迁安置
斗姆湖镇采取有情操作推动、真情服务感动、镇村干部带动、安置就业拉动四条措施,快速推动桃花源机场扩建工程。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,仅10天时间,就完成了105户的全部拆迁任务,无1人上访闹事,真正实现了阳光拆迁、和谐拆迁。目前止,拆迁的105户,已建新房87户,完成了安置任务的82.8%。
一、有情操作推动
省市重点工程桃花源机场扩建涉及到斗姆湖镇3个村(居)105户513人,征地543亩。镇里从三个方面着手。一是拆迁宣传阳光化。镇拆迁安置指挥部先后召开了党员大会、户主大会和群众大会,并在每次大会上聘请知名的法律专家导学讲解。他们把常政发〔2007〕11号(常德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)、常价服〔2006〕8号(常德市征地拆迁有关设施补偿标准)和常政发〔2010〕9号(常德市征地补偿标准)等文件和上级相关拆迁安置的法规汇编成册发,给所有征地拆迁安置户。接着邀请市、区国土资源局、规划局、建设局等部门的法律专家和负责征地拆迁的镇村干部一道,到拆迁户家中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。二是补偿标准最大化。镇拆迁安置指挥部把每个拆迁户的入户调查资料、拆迁补偿标准、安置奖励措施等逐项算出明细,发到每个拆迁户手中。拆迁户对补偿的项目和数目如有异议,可随时申请镇拆迁安置指挥部复议。为让利于民,实现补偿标准的最大化,镇村干部无私奉献,把政策给予他们的110多万元征地拆迁误工费、按时完成任务的奖金等全部让给征地拆迁安置户。在“三通一平”(通电、通水、通路、宅基地平整)基础设施建设上,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,镇拆迁安置指挥部多次与投资方(湖南机场集团)协商,为原拆户和分支户争取补助资金60多万元。三是安置小区人性化。新安置小区选址直接涉及到拆迁户的生活质量,镇拆迁指挥部在初步选定3个集中连片50亩的安置小区基础上,交所有拆迁户讨论,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其中的一个。最后他们选定在生产生活均较方便的斗姆湖居委会9组。这里东临319国道和农贸市场,北临镇政府大院,西临规划建设中的沅水四桥。二分之一以上的拆迁户到安置小区建房后,可用自家的门面经商。镇拆迁安置指挥部在广泛征求群众修几层、修什么样户型的基础上,结合城镇整体规划,请区国土局、规划局、建设局的专家现场设计,把设计的户型平面图发给所有安置户。然后,召开户主大会,请公证处当场“摇号”,电视台现场摄像固定拆迁安置位置。
二、真情服务感动
镇里狠抓了三个服务。一是拆迁临时服务。镇安置小组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,把现通水、通电、通路,生活较方便的原区地税局六分局、原区三中、原镇卫生院免费提供给拆迁户临时过渡安置。其间,临时安置拆迁户所用的水费、电费计10多万元由镇财政补贴。二是拆迁温情服务。2011年大年三十下午3点钟左右,拆迁户临时安置点原地税局6分局因电线老化失火停电,镇火速调度电管站全体工作人员抢修近4小时,排除故障9处,新接电线1500多米,确保了34个拆迁户在除夕之夜看上了春晚。2011年腊月26、27,考虑到拆迁户忙于建房,顾不上备年货,镇拆迁指挥部为105个拆迁户每户送出慰问金500元,腊鱼、腊肉各5公斤,让拆迁户感受到了政府办事既阳光又温情。三是拆迁跟踪服务。为减少拆迁户的损失,镇里聘请了10名专业技术员,免费帮农户拆铝合金窗、空调、防盗门、平板电视机等专业技术较强的部件,免费在安置房安装。对拆迁劳力短缺的户,镇村拆迁小组的人员是既动口又动手,帮拆帮运帮干农活。红星村1组拆迁户裴金灿,全家4口人,二老70多岁,其子因与妻不和,负气出走多年,孙子在读小学。该村支部书记田中胜、退职村干部马安保连续3天组织人员帮其收割完了8亩晚稻。红星村2组80高龄的拆迁户李光亮,老伴瘫痪在床,儿媳在外打工,孙女不足5岁。镇国土所工作人员蒋淑先,顾不上病危的父亲,帮李光亮照顾孙女一个星期,李光亮得知蒋淑先的父亲死于医院而女儿未在其身边送终尽孝后,感动得老泪纵横,二话不说,签了拆房协议,并主动拆除房屋。新建村11组拆迁户曾友元,因车祸到市一医院抢救。镇党委书记罗振军到医院陪护他1天1夜,直到其脱离生命危险,安排镇干部轮流护理才离开……
三、镇村干部带动
镇村在拆迁中做到了三带头。一是镇村干部自己带头。在拆迁安置的105户中,涉及到的15名镇村站所干部均积极带头倒房。新建村村干部曾德祥,妻子因不同意拆房负气出走,27岁的儿子将门反锁以示抗议。曾德祥从邻居借来梯子上屋拆瓦拆檩子,并当作曾氏家族30多个看热闹的人拍着胸脯说:“你怕拆就跟我来!”镇畜牧站长曾玉林,第1天参加动员会,第2天就签了拆迁协议,第3天就开始拆房子。二是镇村干部动员亲属带头。机场居委会支部书记陈友明带头拆房后,对姐姐、侄儿、舅佬说:“我的亲人都不支持我的工作,我这个支部书记还怎么当得下去!”亲属们认为此话贴心贴肺,第二天签协议,第三天就全部倒房。其间,陈友明还出钱请人帮他们拆房搬运砖瓦。新建村支部书记姚珍东的女儿有一栋装修不到2个月的新楼房,姚珍东和老伴一起反复做女婿女儿的工作,要其坚决拆。女儿关在屋里哭了2天1晚,女婿扬言要断绝岳婿关系!姚珍东深情地说:“儿女都不支持我老倌子的工作,谁还会支持我呢?”,女儿女婿最终被其父的执着所感动。新农村村主任丁时利,为做好在晨溪开淘金船的老表曾国军的拆迁工作,自费去沅陵“陪了”老表4天4夜,其老表被其感动,立马回家签了拆房协议。在此次的拆迁中,积极配合支持镇村站所干部工作的亲属拆迁户就达40多户。三是镇村干部说服朋友带头。新建村1组村民小组长李锡福自己拆房后,积极动员说服其在外务工的“哥嫂”回家拆房,随后又为其“哥嫂”帮拆帮运。新建村11组村民小组长曾庆祥自己拆房后,主动帮在常德卷烟厂当水电工包头不愿回家拆房的邻居做工作:“你不拆房,我就不回去!”朋友碍于情面,第3天回家签了拆房协议,并把拆房建房后续事宜拜托给曾庆祥。
四、安置就业拉动
镇里做到了6个确保。一是确保困难群众建得起房。镇拆迁安置指挥部对房屋评估低于6万元的户补足6万元。对宅基地实行同等价格置换差额补偿,拆迁户原宅基地一般大于安置宅基地0.4—0.5亩,拆迁户可得差额补偿1.2万元以上。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积极推行以奖代扶政策,对生活困难的特殊群众,在搬迁安置过程中给予照顾。二是确保拆迁群众生活有来源。镇拆迁指挥部将土地补偿款630万元为拆迁失地农民统一买社保。三是确保拆迁群众生活有改善。镇拿出资金300万元,用于安置小区内的道路硬化、园区绿化、小区亮化,以及供水供电、休闲娱乐场所等建设。四是确保拆迁群众就业有渠道。镇将把“马路市场”有秩序迁入安置小区内,将安置小区一半以上的门面,划为蔬菜、水果、肉食、禽类四大区域,纳入斗姆湖镇农贸大市场统一管理,有效解决了拆迁群众就业问题。五是确保拆迁群众致富有门路。斗姆湖镇地处城郊结合部,他们在该镇南垸村规模租地50亩,投资25万元,为拆迁群众建起了反季大棚时令蔬菜基地,走公司带农户,市场连基地的路子,缓解群众就业难问题。六是确保拆迁群众务工有出路。镇拆迁指挥部与区人社局联手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活动,他们连续举办了3期就业技能培训班,并积极主动与10多家用工企业联系,采取父母带儿女、哥哥带弟弟、姐姐带妹妹、老乡带朋友的办法,从此途径安置拆迁富余人员138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