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无障碍浏览 | 繁體版 | 网站地图
区委 | 区人大 | 区政府 | 区政协
您的位置: 首页 >综合动态>工作动态>详细内容

警徽闪耀江南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3-11-27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 

警徽闪耀江南

 

——鼎城交警保“路改”交通畅通纪实

 

   “新常德新创业”以大气磅礴之势拉开了“三改四化”的帷幕。

  于是,史无前例的路改在江南城区遍地开花。16条主次干道、38条小街小巷,几乎同时交叉施工。

  善卷路口,2500台;桥南路口,2300台;鼎城路口,2700台;一桥南引桥,3200台……这是江南城区几个主要路口,高峰期每半个小时的车流量。

  一到桥南,车速减慢。本来道路设施就相对落后的江南城区的交通动脉,这次能否经得住路改手术的剧烈阵痛?

  鼎城交警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。

 

运筹帷幄,吹响集结号

 

  “一切为‘三改四化’服务,一切为路改让路,就是累得趴下,也要确保路改交通畅通。”鼎城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立下了军令状,吹响了集结号。于是,他们整合警力,整合车辆装备,作好了打攻坚战、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
  为了打好这一仗,鼎城交警大队成立了三改四化保畅指挥部,大队长李新民亲任指挥长,副大队长孙世平为总调度,每天负责与区三改四化指挥部联络。路改保畅通,或到现场或通过会议,一天一调度,有时甚至一天两调度。30多个执勤点,每天督导检查一遍,每周通报一次。他们取消了节假日、双休日,实行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工作制。

   他们整合队伍。过去,鼎城交警只有一个城区中队,路改开始、沅水三桥通车后,他们增设了一个城区中队,分别称为桥南中队和善卷中队。警力不够,他们从农村中队抽调多名民警充实到两个城区中队,使城区中队的警力达到近60人。

  同时,他们加强城区中队这个主力部队的领导力量,增加一名分管领导,明确分管农村中队的副大队长焦德华临时分管城区桥南中队,原来分管城区中队的副大队长张红胜分管城区善卷中队。

  他们把机关车辆全部整合充实到两个城区中队。为了快捷行动,他们给中队配备了一批警用电动摩托车。交通拥堵的时候,没有这玩意,还真到不了现场。为了便于联络和随时掌握江南城区的交通状态,他们给大队领导和全体参战民警、协警每人配备了对讲机。一人报情,全员皆知。

  鼎城交警大队把整个江南城区路改保畅通分为两大主战场,一个是鼎城路以南、老319国道以东的区域,由善卷中队把守;一个是鼎城路以北、老319国道以西的区域,由桥南中队镇守。

 两个中队,各分3个组,每组2~3名民警,带4~5名协警,定路段、定路口,保畅通。执勤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半。中午时段,两个中队各派一个组,坚守在主要路口和易堵处。

  晚上6点半到晚上10点,鼎城交警大队包括8名班子成员在内的23名机关干部,统一在机关食堂吃晚饭后,不辞白天工作的辛苦,接替白天两个中队执勤的岗位。机关干部分成3班,每一班6~8人,再分成2个组,每组2~3人。这样一来,机关干部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。重要路段、重要路口,交警每天的执勤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。

  路改开始后,车辆碰刮的较多,因司机扯皮而造成堵车的现象时有发生。鼎城交警大队事故中队8名民警1名协警,由过去每天一个主班一个副班,改为每天两个主班两个副班,24小时待命。

  道路本来就狭窄,大货车进来后转弯调头往往要折腾好久,也是造成堵车的一个因素。鼎城交警以区政府的名义发出通告,禁止大货车在江南城区通行。他们在红云加油站、桥南大圆盘、金霞路与319国道交汇处、花溪路与桃花源路交汇处、鼎城路与桃花源路交汇处等多个路口,设立了执勤点,开展禁行宣传、劝阻工作。警力实在是周转不过来了,他们便从区综治办聘请了30名夜巡员。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,禁止大货车通行。

  封闭半封闭施工开始后,周边单位或个人的一些车辆懒得绕行而直接逆行,往往造成堵车。起初几天,鼎城交警不厌其烦宣传劝阻,对教育不改的司机给予当场处罚,此举刹住了逆行风。

  其实,早在破路之前,鼎城交警就在需要路改的道路两旁的原有泊车位上,用黄色油漆写上了醒目的“禁停”字样,每隔一二百米,就拉上了“禁停”的蓝色横幅。大张旗鼓地宣传和严格执法,确保了路改交通秩序不混乱。

  保路改畅通,鼎城交警从参与拿方案开始。破路施工之前,他们就与施工方一起到现场察看论证,设计出最合适的施工和交通分流方案。

  原小圆盘五岔路口要铺设过街管道,鼎城交警建议全封闭施工,理由是工期短,只要一个白天两个晚上即可完工。若不全封闭,因五岔路口的交通复杂性,弄得不好就会影响施工,工期延长。

  桥南路施工,原计划是从大圆盘封到副食城。因进出桥南市场的三轮车多,鼎城交警建议从隆阳路封到副食城,把桥南市场的东大门留了出来。

  交警的提前介入,使路改堵车降到最低程度。

 

风雨烈日灰尘  彰显交警本色

 

  秋老虎可以作证,鼎城交警挥洒汗水坚守岗位;天兔可以作证,鼎城交警顶着狂风暴雨疏导交通;星星月亮可以作证,鼎城交警拖着疲惫的身影在执勤……风雨烈日灰尘,彰显鼎城交警吃苦耐劳的本色。

  自路改以来,大队长李新民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,每天早上7点,也就是城区车辆开始涌动的时候,他准时打开对讲机,掌握全区域交通秩序情况;吃早饭之前或是上班之前,是车流高峰期,他要到各个执勤点看一遍。遇有堵车,他总是现场指挥。因此,9点钟左右吃早餐,对他来说是常事。116日,他从对讲机中听到,临沅路因全封闭施工堵车,他第一个赶到现场指挥。哪里有重大堵点,哪里就有李新民的身影。

  大队教导员黄政,也是隔三岔五往执勤点跑,他把思想工作做到了路上,做到了路改现场。副大队长孙世平,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到区路改指挥部碰头,接着马不停蹄跑工地,与施工方衔接。分管善卷中队的副大队长张红胜和分管桥南中队的副大队长焦德华,可以说是把办公室搬到了路改现场和交警执勤点。

  班子成员的身先士卒,给了一线执勤民警莫大地鼓舞,涌现出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人和事。

  善卷中队指导员王国兵,是中队负责人中的一典型代表。

  善卷路施工车道全封闭,过往车辆走原来的非机动车道。善卷路基础差,非机动车道的基础更差。庞大的工程车一压,非机动车道有不少地方下陷。1031日,天下大雨,下午3点,一辆给工地拖碎石的后八轮载重货车,陷入泥坑造成堵车。王国兵带领4名协警骑警用电摩火速赶到现场。王国兵与协警一道试图把车推走,但由于坑太深、车太重,车子吼叫着赖在里头不起身。车轮卷起的泥浆,让王国兵等人变成了泥人。他急中生智喊来附近正在施工的一台推土机帮忙,推土机铁铲推着货车车厢,货车终于走出泥坑。

  因为暴雨,坑里积满了泥水,司机行人根本就看不清哪里有坑。恢复通车后,为防止其它车辆陷进去,王国兵下到齐膝盖深的泥坑中指挥车辆绕道走。接着他把情况汇报给指挥部,先是调来碎石填坑,不行,碎石几下就被车轮卷走了,小车还是容易陷进去。他建议把碎石拌柏油后再填下去,效果果真不错。事情处理完,王国兵满身的黄泥浆不见了,原来被暴雨冲洗掉了。

  111日,天下着毛毛雨。善卷路一处路基下陷,铺着的钢板也陷下去了。过往车辆被陷进去,车辆鱼贯而来,没有退路,只有尽快推走被陷车辆,方能保畅通。陷一辆,推一辆,他独自一人坚持了2个多小时,共推了40多台车。他头上戴着的白色警帽被车轮卷起的泥巴染成土黄色,脸上、身上到处都是黄泥,仿佛一尊泥塑人。患有肩周炎的他,因为推车劳累诱发臂膊痛疼了好几天。

  天晴,路改现场10多米内看不清车和人。那灰尘大得,你想打个电话,号码还没输完,手机屏幕就看不清了。为了指挥交通,王国兵经常是有口罩不戴。他说,戴了口罩,影响喊话,司机听不清。有时,一场交通指挥下来,他鼻子里擤出的、嘴里吐出的全是黑痰。

  家住武陵镇的桥南中队民警黄伟峰,自路改以来,把起床的闹钟由原来的早上7点半调整到了早上6点,并把岳母接到了自己家里照料上小学的孩子。他的执勤点在桥南路与临沅路交叉的路口。在执勤点附近的武陵镇小学上学的孩子,放学经过执勤点喊“爸爸”,他甚至都没有时间去理会。

  不到下午1点多,他吃不了午饭。因为中午正是武陵镇小学放午校的时候,他还要到学校门口维持交通秩序,不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校他不能离岗。

  1020日下午6点半,正在家里吃晚饭的黄伟峰接到中队长去小圆盘增援的电话。他二话没说,放下碗筷,就往堵车的小圆盘赶去,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他才回家。累得身子快要散架的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鼾然睡着了。

  101日这天,鼎城西路全封闭铺最后一层沥青,是绝对不允许走车的。此处有五六个路口,特别是从沅水三桥下来的车辆要强行冲上鼎城西路。桥南中队副中队长彭云带领民警、协警,早上7点就来到这里执勤。原计划半天完工的,由于施工设备坏了,施工停停搞搞,一直拖到晚上9点才完工。彭云他们中午吃盒饭,晚上9点多钟才吃上晚饭。

  桥南中队女民警邱奉建,家住鼎城区王家桥,老公在外地工作,小孩正上小学。路改以来,她就没顾过家里的事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她在执勤当中纠正一醉驾行为时被撞成轻伤,仍然不下一线。

  还有家住江北城区,自嘲为“三黑”的善卷中队女民警彭驿雯。她所说的“三黑”就是,出门时天是黑的,回家时天是黑的,在路上执勤脸被晒黑了。善卷路开工后,两旁的树砍了,为了不影响交通,她把砍下的树及时搬走,搬了2个多小时。

还有年轻的女民警罗梓郡,擦了好多瓶防晒霜才保证脸面没被晒黑,但是眼睛却被灰尘弄得发了炎。她还要负责善卷中队违法处罚案卷的整理与审核。自路改以来,白天要守路段,她就把案卷抱回家晚上整理。

……

 

抓住千载难逢机遇  建设江南智能交通

 

  “路改是龙头,它不但可以提升江南城区的交通能力,而且还将使江南城区的交通管理走上智能化的道路。所以,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。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,做江南城区智能交通建设的领头羊。”鼎城区交警大队长李新民如是说。

  是的,江南城区的智能交通系统太陈旧了。2005年,电子警察在江南城区上岗。那年,他们依靠西班牙贷款,建起了2个电子警察路口、8个电子监控点。后来,区财政投入,又陆续建起了3个电子警察路口,1个电子监控点,4个电子卡口。江南城区也算有了智能交通。但这种智能,是属于低级别的。

 

  然而,毕竟8年过去了,一些先期安装的设备已开始老化。当时标清摄像的配置,现在已是老眼昏花,抓拍的违章有时竟然看不清牌照,有些违法车辆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。这也就是个别撞了红灯而没有违章纪录的司机感到惊讶的原因。更令人可怕的是,给擒拿肇事逃逸车辆带来难度。有的设备根本就不能动作了,简直就是聋子的耳朵——摆设。路改之前,江南城区智能交通设备完好率大约在80%左右。同时,电子路口的增加,鼎城交警的机房也面临着扩容改造。

  过去,鼎城交警做梦都想交通管理真正智能化,但一想到要投入二三千万元,这美梦也就不敢再做下去了。

  路改给江南城区交通管理智能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。道路扩宽了,道路提质了,交通管理也应跟上智能化的步伐。江南城区迎来了交通智能化的第二春。

 鼎城交警积极主动向区政府和市交警支队汇报,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与支持。于是,他们一手抓保畅通,一手抓智能交通建设。为了不影响白天路面执勤,他们利用晚上时间,召集城区中队长、路段民警、相关股室人员碰头,评审智能化图纸。通过广泛摸底,起初他们拟定了45个需要改善交通系统的路口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深入到一个个现场调研,最后确定鼎城路-德安路、鼎城路-阳明路、花溪路-德安路等23个路口报由市交警支队统一建智能交通系统;鼎城路-大湖路、鼎城路-善池路等2个路口,由鼎城交警大队负责自建智能交通系统。

  为了落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,大队长李新民带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党委委员、大队办公室主任卜叙,经常与市交警大队对接,至到方案最后通过市交警支队智能化指挥部的敲定。

  早在路改战役打响之前,鼎城交警就完成了50多个路口的管网设计与报建手续。于是,路改到哪里,网管就预埋到哪里。同时,他们还拆除了部分路口的老设备,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作好了充分准备。

  智能交通系统建成后,江南、江北交通智能管理将实现一体化,在市交通智能指挥系统下,建江南城区分控中心,市城区数据资料将实现共享。高清的智能系统,将彻底告别抓拍当中的误伤和漏网。红绿灯时间的设置不像现在这样一设不变,它们将根据道路车流感应自动调控,让道路的通行始终保持最优方案,实现车流、车行、停车、保畅,科学调控指挥。

  此外,鼎城交警经过多次论证,决定拆除桥南大圆盘、实行灯控的方案,得到了公安部无锡研究所的肯定。

  他们还初步论证,在沅水一桥南引桥设置上桥辅道,以分流车辆。此方案已基本上得到区政府和市路改指挥部的认可。

  江南城区智能交通管理将上一个新台阶。

  路改已取得阶段性胜利。鼎城交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。实践证明,他们是一支敢打硬仗、敢打恶仗的队伍,是一支能打胜仗、能打持久战的队伍。

  银色警徽在江南城区道路上闪耀,放射出夺目的光芒!

 (区交警大队  成浩等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