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乡民政人
山乡民政人
钱家坪乡民政专干周永红二、三事
钱家坪乡——鼎城的最南端,人口1.39万人,面积77.6平方公里,山丘地占三分之二。由于地处偏僻,可耕面积少,交通不发达,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时难以改善。贫困人口比例依然很高。据2014年6月统计数字显示;该乡共有各类民政对象1089人,占总人口的7.78%,贫困人口占6.19%,是贫困比例较高的乡镇。这就意为着基层民政所的工作任务相对比较艰巨。周永红同志2011年任该乡民政专干后,一心扑在工作上,严格执行民政工作政策,扎扎实实为困难群众做事,认认真真为困难群众解难,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戴和上级民政部门认可。
一、立足平凡岗位,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
民政专干,不是一个很起眼的官衔,但在周永红眼里,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差事。他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。三年多来,他一心扑在民政工作上,把群众的困苦时刻记在心间,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,认认真真为群众谋事,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。他先后跑遍全乡17个村,148个村民小组,走访了1200多个贫困家庭,并建立了民情日记;谁家生活困难需要救济、谁家房子急需维修,谁家的孩子没钱上学,哪位五保老人需住院治病,他都一一登记在册。象这样民情日记他就写了5个笔记本。去年9月,钱家坪乡遭遇山洪袭击,全乡一半以上村、组受灾比较严重,周永红和乡政府一道边组织安置灾民,边开展灾情核查,他用2天时间跑遍了所有的受灾村、组和农户,脚上磨起了血泡,衣服湿了又干,干了又湿,始终坚持在抗灾第一线。将农作物受面积、房屋进水和垮塌情况进行登记造册,作为自然灾害救济的第一手资料。洞桃冲村6组村民杨先道4间土砖房,被山洪冲垮了2间,共余2间摇摇欲坠,周永红一边帮助解决临时住所,一边组织乡亲们为杨先道帮工修房,并向上级部门申请建房补贴,事后他将5000元建房资金送到杨先道手上。去年底,老杨家的二层小楼房修好了。他逢人便讲:“是党的好政策帮助了我们”,全乡45个因灾倒损房户,他都逐户上门,将建房救济资金一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。去年底,所有因灾倒损房屋的群众都住上新家。
二、情系黎民百姓,扎扎实实为民解难
困难群众的心声,他时刻记在心间,困难群众的疾苦,他一刻也没有忘记,用周永红自已的话说;“我的职责就是为民解难。”鸡咀山村7组12岁的小姑娘熊吉湘,三年前父亲患癌症去逝,母亲改嫁他乡,家里只剩下小吉湘一个人孤苦佇订。村里将情况反映到乡民政所,周永红第一时间赶到小吉湘家里,看到小姑娘的凄惨景况,他动容了,一边安慰小姑娘,一边与村组及小吉湘的亲戚协商如何安顿小姑娘的生活。由于小吉湘在当地只有一个亲属——就是她的叔爷爷,村委建议由她叔爷爷抚养比较妥当,经过做工作,老人乐意的接受了照管小吉湘的任务。考虑熊老人也是60多岁的人了,没有能力担当小吉湘的吃、穿等问题。在周永红的主持下,村、乡两级立即为其申请了低保救助。去年,周永红看到小吉湘生活困难,还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了2000元生活救济金。有时他还自掏腰包为小吉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。现在小吉湘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。
黎家坪村4组村民王远德,4年前患眼疾双目失明,家里四间木房破旧不堪。由于家境贫寒,40多岁娶了邻村一位弱智女子为妻,育有一女才6岁。现在他是上有80多岁老母,下有幼儿待哺,加之自已双目失明,且常年要打针吃药,家涂四壁的他已经走到了困苦生活的极限。老母亲整天以泪洗面,担心儿子还能撑多久,担心幼小的孙女向何处求生。周永红得知情况后,组织村组干部现场议事,一是为王远德申请五保救济,二是为小女儿和其母申请低保救济,现在王远德一家每月可拿到生活救济金400多元,家里的生活基本能够维持。周永红经常将自已女儿穿剩的衣服送给王远德的女儿,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。象这样的特困群众,每年都要解决好几户,每次他都要亲自到现场了解核实情况,现场解决问题,定期回访探望。用他的话说“我把困难群众安顿好了,既为他们解了难,又为政府分了忧,是行善积德的好事,是份内的工作。”
三、坚持原则,正确施用民政工作政策
小溪冲村是周永红的老家,他的伯父多次找他申请农村低保,他一句话就给挡了回去,“如果你吃低保,我这个民政专干就不用干了。”家里的亲戚也劝他,“伯父年纪大了,你又有权,给个低保也不过份。”“低保是有条件的,伯父还有子女应该赡养他,如果我的亲戚都能吃低保,邻里乡亲会怎么看?”周永红每次回家都会给伯父塞点钱。黄土坡村李付秋老人70多岁了,几次找到他要求吃低保,周永红通过走访得知,他有一个儿子在城里做生意,条件很优厚,还在城里建了房子,按规定,不能享受低保,事后他找到李付秋老人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反复讲政策,讲道理,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。铁炉坪村党支部书记唐志大告诉我们;“周永红这个人太原则了,六亲不认,违反原则的事你找他打破脑壳都不干”。洞桃冲村党支部书记李仲书说:“在他那里你想走后门那是走错门了,打擦边球都不行。”
周永红从事的工作都是与钱和物质打交道,他从不优厚亲友走后门,不为个人谋私利,敢于抵制歪风斜气,把民政资金用在困难群众身上。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,敢于担当,敢于负责,在群众中威信很高,他所负责的工作几年来没有出现上访、投诉事件,弱势群体比较稳定,工作受到了乡政府和民政部门的认可。
(鼎城区民政局 许松)